English

卓越的美国文化使者

1998-07-02 来源:光明日报 林铭述 我有话说

近来北京的乐迷可谓大饱耳福,刚刚送走蜚声乐坛的美国克利夫兰交响乐团,又迎来了翘首以待的纽约爱乐乐团。这个美国文化的使者于6月23、24日在北京世纪剧院和人民大会堂演出两场,曲目涵盖面极广,从古典乐派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民族乐派德沃夏克的第八交响曲、印象派拉威尔的《圆舞曲》、《波莱罗》,一直到现代作曲家巴伯的小提琴协奏曲。纽约爱乐乐团以令人惊叹的精湛演奏,赢得了北京观众的长时间的喝彩和有节奏的掌声。

成立于1842年的纽约爱乐乐团是美国交响乐团的鼻祖,在美国的音乐文化中产生过举足轻重的影响。德沃夏克的《新世界交响曲》正是于1893年由该团首演于卡内基音乐厅的,马勒的四部交响曲也是由作曲家亲自指挥该团首演的。在156年的历史中,曾任乐团常任指挥的有马勒、托斯卡尼尼、巴比罗利、瓦尔特、莱纳、斯托科夫斯基、罗津斯基、伯恩斯坦、布列兹和梅塔,看看这一连串的光辉的名字,就可以想见该团是何等地不同凡响了。

托斯卡尼尼在二、三十年代任常任指挥期间,奠定了纽约爱乐乐团在世界乐坛的不可动摇的地位,人们称之为“第一个黄金时期”,而伯恩斯坦在位的12年,又是该团的“第二个黄金时期”。伯恩斯坦是少数几位出生于美国的著名指挥家之一,他的音乐作品的指挥艺术,促成了纽约爱乐乐团独树一帜的美国风格。现任指挥库特·马祖尔不仅保持了德国人的严谨、规范,又发扬了该团富于浪漫和现代气质的美国风格。他以不使用指挥棒而又细腻的手势以及丰富的表情,游刃有余地控制着庞大的乐队,他充满活力有时又剧烈跳动的肢体动作,很难使人相信这是一位年过七旬的老者。

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是音乐史上不朽的名作,许许多多完美的诠释已经家喻户晓,这就使得如今的演奏稍不精彩便会被人挑剔。在马祖尔的指挥下,纽约爱乐发出了震撼人心的威力,四声巨响敲开了命运的大门,在主导动机不断反复的冲击下,圆号奏出变化的号角声,这一石破天惊的巨响,使人感到首席圆号菲利蒲·梅尔斯的不凡功力。纽约爱乐独具特色的弦乐群、音色纯美的木管声部以及灿烂辉煌的铜管组以出色的演奏交织出英雄与命运搏斗直至胜利的乐章,使人民大会堂万名观众为之鼓舞和沸腾。首席小提琴家格兰·狄德罗以优美的音色、娴熟的技巧,将美国作曲家巴伯的小提琴协奏曲中一、二乐章保守而浪漫的甜美旋律和第三乐章现代而热烈的旋律演奏得迥然不同,末乐章的技巧难度曾使一些小提琴家望而却步,狄德罗却驾轻就熟。

一些评论家曾认为,德沃夏克的作品如第八交响曲结构上有些松散,甚至“有一种什么都要说两遍,叫人听了心烦”的感觉,马祖尔的处理却并不使人产生此种感觉,他强调了自然流畅的旋律美,田园诗般的意境让人闻到一股来自波西米亚的清香,如第二乐章的慢板,在小提琴纤细的下行伴奏中,长笛和双簧管共同奏出的曲调如在清泉上飘荡,这段音乐在配器中交换位置后又由小提琴奏出主旋律,紧凑而有分寸的演奏恰到好处。人们不禁屏息赞叹:德沃夏克第八原来这么美!

拉威尔的《波莱罗》舞曲也是音乐史上一部有褒有贬的作品。法国作曲家施密特在彩排时听到第十一变奏时,曾经控制不住离开座位在大厅里不耐烦地走来走去,他说:“我在等它转调!”两个旋律在同一节奏型背景上反复演奏15分钟而不让人觉得厌烦,,这只有一流的乐团才能驾驭。马祖尔带领的纽约爱乐乐团在演奏中由弱到强,情绪逐步进入高潮,显示了惊人的力度变化。各声部演奏家如八仙过海各显其能,展现了一流乐团整齐的队伍素质。他们将同样的旋律用不同的风格奏出,不仅丝毫不让人有重复的枯燥感,反而使人感到力度的不断扩张中的一种完美的和谐。

在世纪剧院加演。两个曲目充分表现了纽约爱乐的美国风格。伯恩斯坦《西部故事》中的舞曲以疯狂热烈的节奏掀起了高潮,另一首爵士风格的曲目由当今世界顶尖乐团的铜管五重奏组演出,他们天衣无缝的配合、美国式的幽默,使观众看到了这个一流的演奏古典音乐的乐团的另外一个侧面。

这次演出中不完美的方面依然是老生常谈的剧场秩序问题。在人民大会堂的演出中,迟到者络绎不绝,演出过程中发出各种声响,乐章之间的鼓掌,都使人感到我们的观众还有待教育和提高。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